• <th id="kuk9e"></th>
  • <button id="kuk9e"><object id="kuk9e"><input id="kuk9e"></input></object></button>
  • <dd id="kuk9e"><noscript id="kuk9e"></noscript></dd>
    <dd id="kuk9e"><noscript id="kuk9e"></noscript></dd>
    首頁 > 專題 > 南海新區 > 南海新聞 > 正文

    “選擇南海,值得”
    2022-11-08 09:19:22   來源:威海傳媒網   

    今天起,推出“幸福就在身邊”專欄,從小切口入手,用“百姓話”說“身邊事”,隨機采訪區內居民,談感受、論發展,激發群眾的自豪感、幸福感,從而更加熱愛南海、建設南海、奉獻南海。第一期推出居住環境篇《“選擇南海,值得”》。

    “環境好,配套全,周邊配套學校,我太喜歡現在的南海了!”這句話,是南海新區龍昊小區居民邵詩紅的幸福感言。自從4年前“上樓”變“市民”后,她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處可見的綠色景觀、建在家門口的小游園、干凈整潔的環境衛生……不論哪一樣,都讓邵詩紅忍不住再三點贊。“走哪兒都有樹有花,商場學校就在附近,公交車開到家門口,閑著沒事就愛逛逛新南海。”邵詩紅是土生土長的南海人,之前過的是面向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漂亮衣服穿一會就臟了,F在住進了設施齊全的城市小區,不用下地干活手不粗糙了、衣服干凈了,晚上沒事出來跳舞鍛煉身體。用邵詩紅自己的話說就是:“做夢都沒想到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特別知足!”

    邵詩紅曬出的“感言”,正是南海新區民生實事撐起的幸福感。南海新區始終堅持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城鄉融合發展的實施,讓18個村的近5500戶群眾搬遷上樓,全區居民共享發展成果。

    更舒適的居住環境同時也吸引著游子們重回故土。王楠楠就是在“上樓”之后選擇回來的年輕人之一。

    “相比大城市,我覺得現在的南海新區更適合我,而且我已經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家庭工作兩不耽誤。”作為曾毅然選擇“出走”的“年輕人”,王楠楠說,如今的南海新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環境好、城市配套逐步完善、就業機會也挺多,甚至孩子不用走遠就可以享受從幼兒園到大學“一條龍”的教育資源。也正是這些變化,讓她做出了“回家”的決定。

    從鹽堿荒灘到推窗見綠,從學校匱乏到開門入園,從生火做飯到燃氣入戶,從生爐子取暖到統一供暖……曾經迫不及待“逃離”的鄉村,已成為王楠楠心甘情愿扎根的“安樂窩”。她坦言:“離開時沒想過會回來,但看看現在的幸福生活,又十分慶幸自己回來了。”如今,王楠楠成為小區的一名網格員,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家鄉建設更美好。

    與游子攜伴而“回”的還有外鄉人。遠道而來的董文雅和呂文富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受環境吸引,兩人將家徹底搬到南海新區,一住就是4年多。董文雅更是直言道,要在這里一直待下去。

    “以前就聽說這里環境好,來了一看果然名不虛傳。大公園、小游園、健身廣場也是應有盡有,呆了這幾年,身體情況都比之前好了很多。”如今,董文雅還主動當起了“宣傳大使”,將自己在南海新區的生活分享給朋友們。許多朋友也因此在新區安家定居。

    居民的居住環境代表著城市的顏值、文化和溫度,更直接體現一座城市的綜合水平。為進一步提升城市顏值,提高群眾幸福感,南海新區堅持把公園、小游園、廣場建設作為優化居住環境、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區有小游園13個,公共健身步道10余條。

    其實,在新老南海人口中,贊揚的不止居住環境,高標準配套的基礎設施和完善的服務體系更讓大家夸贊不停。

    從濟南“拖家帶口”而來的張立華和張煥良就經常給南海新區點贊。如今,兩人不僅和兒子、兒媳住在同一個小區,還和周邊鄰居“打成一片”,平日里乒乓球比賽、黑松林散步等各項活動就沒“斷檔”過。

    張立華說,自己是沖著空氣好、環境好來的,沒想到還收獲了“人情暖”,家里的親戚朋友現在都特別羨慕她,有人還動了心思想來南海新區和她一起享受幸福生活。

    定期有人上門測量血壓,家里東西壞了一個電話就有人上門維修,逢年過節還有摘櫻桃、包粽子、包月餅活動……說起住在南海新區的好處,搬來7年的張元蘭馬上就打開了自己的“話匣子”。

    7年前,76歲的張元蘭被南海新區環境吸引,頂著全家人的“不理解”,賣掉老房子,毅然移居南海新區。7年過去,她卻成為了親朋好友艷羨的對象,紛紛向她打聽起南海新區的情況。

    “當時都說我年紀大了瞎折騰,但來了之后發現這里不僅環境好,服務也好。我沒選錯,南海值得!”張元蘭說,剛住上房子時,以為不會有供暖,但沒想當年就通了暖氣,帶來的“小太陽”都沒用上。不僅有暖氣暖身體,南海新區豐富的文化活動乃至志愿服務、物業服務等也讓張元蘭和老伴兒的心也跟著暖了起來。

    為讓人民群眾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南海新區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先后投入400多億元,水、電、氣、暖等“十通一平”全部到位,實現區內一元公交全覆蓋,開通了直達威海主城區的公交快線,并加快推動凈水廠、萊榮高鐵威海南海站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與品質穩步提升。

    隨著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完善,群眾在南海新區的生活越來越便利。對此,總是閑不住的董文雅兩口子就深有感觸。

    “通過我們小區的公交一共有4路,出租車可以打電話上門來接,出了小區就可以坐車走,而且公交車對我們老人都是免費的,特別棒!”董文雅說,自己和老伴兒都70多歲了,兒子總是叮囑他們不要開車,公交車就成了他們的代步工具。搬來南海新區這五年里,南海新區交通路網不斷發展完善,兩人也跟著享受了不少便利。眼下,兩人正滿心期待著萊榮高鐵的開通。

    董文雅表示,自己沒事的時候就想出去玩,等萊榮高鐵開通后,出門旅游就更方便了。“現在光是想想,都覺得開心得不行。”

    景美,家安,心暖,這是南海新區居民身邊的幸福感;A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齊頭并進,一幅幅貼合群眾心聲和需求的民生藍圖,一項項民生實事的大力推進,南海新區用實實在在的舉措寫下了一份溫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

    我們在公園、松林、社區、街道隨機采訪居民對南海新區居住環境的評價,大家除了回答“非常滿意”,更熱衷于和我們分享在南海新區的幸福生活,他們臉上由衷的笑容極具感染力。

    他們,有的是土生土長的南海人,更多的是從遠道慕名而來的新南海人。天南地北的人選擇南海、定居南海、熱愛南海,體現的是南海新區的城市魅力;而大家對城市建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流露出對南海發展的關心,這更是南海新區建設者們的幸運。因為,居民與建設者一起,為城市發展出謀劃策,同心同德,共治共享,這種共識難能可貴。

    民聲就是民生。對于南海的城市建設,群眾有著最真實的感受,他們盼望宜居的居住環境,期待完善的城市配套。在城市建設中,只有做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讓群眾說了算,才是解決民生問題的最短“路徑”。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南海新區:嚴防死守筑牢森林“防火墻”
    下一篇:南海新區75項服務“套餐”讓群眾省時更省心

    魯公網安備 37100302000175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2

    威海廣播電視臺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 魯備200900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ICP備06041465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郵箱:whcmw2009@126.com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631-5191950

    網站熱線:0631-5191412  網絡實名:威海傳媒網  網絡設計/系統支持:威海傳媒網

    欧美一级黄色a片在线
  • <th id="kuk9e"></th>
  • <button id="kuk9e"><object id="kuk9e"><input id="kuk9e"></input></object></button>
  • <dd id="kuk9e"><noscript id="kuk9e"></noscript></dd>
    <dd id="kuk9e"><noscript id="kuk9e"></noscript></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