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來到位于南海新區的德爾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企業五軸車銑復合加工中心的生產車間正緊張忙碌。五軸車銑復合加工中心是德爾自動化瞄準新能源汽車市場主動求變的新路子,可以在1臺車銑中心上,經過一道工序完成全部車、銑加工,改變了傳統機床生產的低效率、高投入的弊端。
“雖然得到客戶的廣泛認可,但限于缺乏資金,這個研發成果市場化的速度就慢了些。”威海德爾副總經理范衛東說,南海新區財政與審計局通過“問需企業”,得知企業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后,聯系對接銀行,短短幾天500萬元的“科創貸”就到了企業手中。資金到位后,企業將資金應用到研發創新中,也拿到了3000萬元的訂單。
在金融活水滋潤下開出創新之花的還有聯合影像公司。輔助類攝像頭作為手機的關鍵要素,面臨著用戶的嚴苛審視。對原有攝像頭生產線進行智能化升級是企業面臨的一道“必答題”。但是如何“答好”卻讓公司副總經理趙彥博發了愁,“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有了充足的資金我們才能實現產線的升級換代,促進產能提升。”
為了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南海新區相關部門充分利用政策紅利,主動協調區內銀行為企業獲得信貸,保護中小投資者,積極幫助企業成功申報了省、市級數字化車間、省級“專精特新”、威海市技改專項資金等一系列政策。今年以來,南海新區財政與審計局開展銀企對接,共協調銀行為聯合影像發放貸款7000萬元左右。
拿到了資金后的聯合影像,就像是被注入一針“強心劑”,不僅完成產線智能化升級,還推出30余款新產品,生產效率提高了30%,人力成本降低10%,生產成本下降5%。
在推動企業創新發展中,南海新區強化金融服務,打造優良營商環境,搭建銀企互動平臺,推行“金融管家”制度,協調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普惠金融產品,擴大普惠信貸投放范圍,解決企業融資難題,發揮銀行主渠道作用,將更多信貸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傾斜,推動了“科技成果轉化貸”“技改專項貸”等特色金融產品落地落實,以金融“活水”為科創企業賦能。今年以來,南海新區協調銀行機構為區內的普惠型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近2億元,新增普惠金融7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