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華騰陶瓷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近500米長的聯合車間,傳統陶瓷生產過程中粉塵漫天、噪音刺耳、固體廢棄物堆積的場景早已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一條378米長的新式輥道窯爐。公司行政部主任張洛欣介紹,這種新式輥道窯爐可以同時實現廢泥、粉塵、廢釉的回收利用,僅此一項年可節約成本600多萬元。
華騰新型建筑材料項目一期投資4億多元,引進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生產設備,加工的每個環節都體現出節能理念。燃料由傳統的煤炭改為天然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排放量幾乎為零;窯爐多余的熱能直接用于烘干磚坯,節約了近一半的電能。采用的水磨刨光技術,把因刨光出現的陶瓷粉塵溶于水中,并把回收的污水經過24道沉淀后重新循環,沉淀下來的雜質,再直接用于原料加工。綠色的生產觀念為企業發展創造了勃勃生機。
依托南海新區的港口優勢,華騰陶瓷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產品將銷往歐洲、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華騰的綠色生產在南海新區并非一枝獨秀,在南海打出建設生態園區的招牌后,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企業選擇落戶南海。
威海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玄武巖纖維材料的研發、生產、加工與銷售。在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把一摞摞包裝好的玄武巖保溫板進行裝箱運輸。玄武巖纖維在強度、化學穩定性、電絕緣性能等方面都優于玻璃纖維材料,已廣泛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汽車制造等領域,列入國家重點發展的四大纖維之一。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出的高強度低堿玄武巖纖維制品壽命可以達到25年,不僅防火保溫,還能有效降低能耗。公司總經理助理趙洋表示,南海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產品可輻射我國東北、華北、東部沿海地區及日韓、東南亞等地,有利于項目發展。
在威海南海新區,越來越多像華騰陶瓷和博盛新材料這樣的環保型企業享受到新區管委的“特別服務”。走遍南海新區,綠色發展理念已滲透到方方面面。新區建設之初,率先上馬的是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產業項目推進,超前規劃的是公園、草地、綠化帶,一面是一座座廠房、園區撥地而起,一面是一個個公園、一條條綠化帶精彩展現。對待綠色高新企業,威海南海新區舍得人力、物力、財力一路助推,但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他們卻始終堅持拒之門外。短短幾年,已有20多個總投資額超過百億元的技術少“新”、項目沾“污”、環評乏“綠”的投資在南海吃了“閉門羹”。如今,隨著路網、管網以及學校、醫院、銀行、服務中心等綜合性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南海新區正以優越的投資環境、優良的發展平臺大踏步向現代化濱海新城邁進。
以“綠”為底色,繪就藍色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帶正在文登的南部海岸線崛起,南海新區用經濟與生態的良性發展,為現代化幸福威海增添著一道絢麗的綠色。